直播app

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直播app - 民政资讯 - 全国民政

陆治原介绍近年来民政部增进残疾人福祉工作进展以及着力推进托养照护服务发展的安排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2025-10-11 09:33:17 来源:中国社会报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副部长李常官、副部长胡海峰、副部长刘振国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陆治原答记者提问,介绍了近年来民政部在增进残疾人福祉方面做的工作以及下一步将如何解决重度残疾人照护难问题。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海报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残疾人福利的。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重度残疾人照护问题越来越成为残疾人家庭的急难愁盼。请问近年来,民政部在增进残疾人福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解决重度残疾人照护难的问题?谢谢。

  陆治原:谢谢您的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来回答。的确,残疾人是最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的特殊困难群体。“十四五”以来,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顺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完善帮扶措施,开展关爱服务,残疾人关爱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兜底保障。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了1190万人和1648万人。“十四五”期间,“两项补贴”全国平均标准分别提高了31.9%和22.5%,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生活和照护困难。

  二是加强了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十四五”期间,建成精神卫生福利院143个,完善了服务标准和要求,提升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融合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已经覆盖到89.4%的区县,1万多个康复机构服务精神障碍患者达到126万人,帮助他们提升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就业等能力,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三是发展了助残产业。支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印发《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3年版)》,累计发布160多项产品服务标准,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政策范围,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健康监测、服务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残疾人服务领域广泛地推广应用。

  重度残疾人是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托养照护是他们的急难愁盼。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这个文件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这项服务作出的制度性安排。未来,我们将在统筹抓好各项残疾人福利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托养照护服务发展。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主要是以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为重点,按照保障基本、分级分类、服务可及、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多元共担,精准服务。对重度残疾儿童,通过相关机构发展托育、照护、康复、教育等服务;对就业年龄段的重度残疾人,在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支持开展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职业康复等服务;对老年重度残疾人,依托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加强护理照护。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构建以居家照护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依托、集中托养照护为专业支撑的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发展居家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要发展专业性托养照护服务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益捐赠、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三是强化支持保障。加大彩票公益金等资金对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倾斜支持,将“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中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中央专项财政补助范围予以支持。鼓励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应用,将相关智能化服务和支持性器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加强托养照护服务监管,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便捷、优质、安全的照护服务,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直播app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