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文化和旅游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9月5日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并持续推进慈善文化“五进”活动。
《通知》明确,本次活动主题是“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主要内容围绕“五进”展开。一是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活动,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慈善意识。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讲堂、慈善文化展览等活动,依托机关食堂、阅览室等公共区域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普及慈善知识。二是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企业”活动,鼓励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成立慈善组织、与慈善组织合作、设立慈善信托、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力所能及参与慈善事业;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三是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乡村”活动,助力文明乡风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村史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广播网、农民夜校等载体,弘扬慈善文化;要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到乡村开展慈善活动与志愿服务,惠及广大农民。四是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社区”活动,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街道)社工站(民政服务站)等场所,宣传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要引导慈善力量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以特殊困难老年人、困难妇女、困境儿童、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慈善帮扶、走访慰问、爱心陪伴等慈善活动。五是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家庭”活动,推动形成优良家风。要依托婚姻登记机关、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等,开展家庭慈善教育;要发挥儿童主任、志愿者等作用,组织开展适合家庭参加的慈善实践活动。
《通知》要求,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社会工作、文化和旅游、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依托网站、微博、客户端、视频类应用等平台推出一批形式新颖、易于传播的慈善新媒体作品。各地要聚焦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慈善文化活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慈善正能量;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筹划开展参与性强的慈善文化活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力戒铺张浪费。
自慈善法施行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6万家,比2018年建立数据系统时的5289家增长203%;全国备案慈善信托2531单,信托合同规模97亿元。民政部指定了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和3家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600亿人次通过这些平台奉献爱心超过1500亿元。“十四五”以来,慈善力量向重点受灾省份捐赠救灾款物超过170亿元。
扫描关注
直播app